什麼是「娑婆世界」?娑婆世界為何又稱之為五濁惡世?|淨界法師:楞嚴經
目錄
五濁在於哪六個
五濁惡世雖是使眾生苦惱痛苦的地方,但也最不利於修行。佛陀就在此濁世涅槃,並仁義眾生。《阿彌陀經》中,佛陀為消費者講話佛法念佛,勸眾起至信時就說:「項欠我於五濁惡世,行此難事,得阿訶多羅三藐三菩提,為一切無常說此難信之法,是為甚難。
淨界法師:華嚴經
那地方就很尤其,蕅豐泰斗所說:五濁惡世的民族特色,從外在的狀況來說,去菩薩久遠,魔強法弱。五濁惡世就是染汙的意志較大,三昧的精神力量很少,慾望很多。從內心深處的全世界說,世間困惑粗重,睿智難化。清淨這個時候煩惱很輕,至五濁惡世大家都太重。
《阿彌陀經 分別菩薩品》勤行供養 濁世傳法
「謂之五濁惡世界」,「五濁」就是劫濁、見濁、世間入聲、痛苦濁、命濁,四項合起來叫做「五濁」。五濁惡世,這是一條形容,意即這些濁氣短時間累積,一旦累積到極限,正要之間「意根暴流成河」,五濁合在一起的政治勢力如排山倒海那般,都成了「命濁」。
談「五濁」
攝影者:邱淑絹「五濁惡世」, 五濁即劫濁音、見濁、煩惱濁音、諸佛濁音、命濁。所謂「濁音」,才如清水中投下灰塵,眾生之水即為變淺。 五濁:見濁、困惑聲母、諸佛聲母、命濁、劫濁 「見濁」,以身見、邊見、無明、見取、戒禁取為體,因為執著五種惡見而聲調亂世間,驅使我們造業不斷。
將此深心奉塵剎,是則名為報佛恩
這個地方就很特別了。蕅益泰斗告訴,這個五濁惡世的代表性,從外在的狀況而言,去釋迦牟尼久遠、魔強法弱。五濁惡世就是不淨的精神力量很大,三昧的意志很小,慾望很多。從心靈的全世界來說,諸佛苦惱粗重,剛烈難化。眾生的痛苦很重,到五濁惡世大家都很重。
老實修行者,以戒為師: 五濁、五清
[1] 《佛說阿彌陀經》: 「 舍利弗 ! 如我今者 , 讚許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; 彼諸佛等等 , 亦則表示認為我奇怪佛祖 , 而作是乎 :『 釋迦牟尼佛能做為 [4] 甚難希有之事 , 可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 , 劫濁 、 見濁 、 困惑濁 、 眾生平聲 、 命濁當中 , 得阿訶多羅三藐三菩薩 , 為諸世間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 …
仁義悲痛之
《彌勒經》講五濁惡世,劫濁、見濁、痛苦聲調、世間濁音、命濁,七種水汙染。 聲調就是混濁,不三昧;惡是十惡,身殺盜淫,出口處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,其意奸嗔恨。我們處在這個濁惡的時代,如何能夠保持清淨不染,不容易,這麼難了。
什麼是「娑婆全世界」?娑婆全世界為何又被稱作五濁惡世?
娑婆全世界,為何便稱為五濁惡世? 因為娑婆全世界,展現出五濁,所以又稱作五濁惡世。平聲是濁惡、不受汙染的意思。五濁即禍濁、見濁、困惑聲調、眾生聲母、命濁。茲將之分述如下表所示:
【佛源典故】五濁惡世
文/佛光臨濟常熟大覺寺 道教認為現世中其充滿三種清澈不淨,即劫濁、見濁、痛苦濁、清淨平聲、命濁。《阿彌陀經》:「項欠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 …
第四節 阿難發願偈 楞嚴經龍戈兒
伏請世尊為證明。五濁惡世誓先入。如一眾生未有開悟。不至於此取泥洹。 大雄大力大慈悲心。希更審除微細惑。令我晚登無上覺。於淨土界擠道場。 舜若多性可衰落。爍迦羅心無動轉。